美丽的姑娘免费,极品美女一级毛片,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,免费电影一区,亚洲成年人专区,91看片免费看,久久精品国产亚

分享到:
 
 
當前位置: 首頁>>文化頻道>>文化聚焦>>正文
五臺山,并不是一座山
2024年01月31日 09時50分   忻州日報·文化旅游周刊

在華北地區(qū),有一座山,以清涼為名,這就是眾所周知的五臺山。

說起五臺山,一般人的第一印象或許還是與宗教相關——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,與尼泊爾藍毗尼園和印度鹿野苑、菩提伽耶、拘尸那迦合稱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。五臺山,每一年都吸引著無數虔誠的佛教徒從四面八方趕來,朝拜禮佛,一了心中夙愿。

它也是眾多傳說中,頗具傳奇與神秘色彩的地方。

傳說,龍王五子到五臺山取石,卻成了文殊菩薩的護法、當地人供奉的五爺;《水滸傳》中有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的著名橋段;《楊家將》里,鎮(zhèn)守雁門關的楊五郎最后在五臺山落發(fā);以及傳說中在五臺山鎮(zhèn)海寺出家隱修的順治皇帝……

而五臺山之所以又稱清涼山,一來與它特殊地形地貌所形成的氣候有關,“歲積堅冰,夏仍飛雪,曾無炎暑,故曰清涼”;二來佛教中,將斷除煩惱、獲得安寧的境界稱為“清涼”。到五臺山,不僅可以獲得身體的涼爽,更能除去心中的煩擾與愁思。

五臺山 宮愛文 攝

五臺山之得名

傳說在宋朝時,日本天臺宗高僧成尋,自少年就有“巡禮五臺山”的愿望,然而因當時日本已正式廢止了遣唐使制度,于是只能一等再等,直到他60歲時念頭越發(fā)迫切,終于不顧艱難險阻,在宋熙寧五年(1072年)成行。

成尋入宋后受到宋朝廷的優(yōu)待,在他留下的《參天臺五臺山記》中,記錄了他此行的路線及所見所感。出忻州,沿代縣、繁峙縣北上,在他終于望到五臺山時,忍不住流下眼淚?!笆家姈|臺頂,感淚先落”,而后“登北臺,遙拜西臺、中臺、南臺”……如是“五臺”,實指五座山峰。

《華嚴經疏》中解釋,“五峰聳出,頂無林木,有如壘土之臺,故曰五臺”。

人們提到五臺山,多數時候就是指五峰之內的區(qū)域,亦稱“臺內”,是以臺懷鎮(zhèn)為中心的旅游區(qū)域。且五峰之中,北臺葉斗峰最高,海拔3061.1米,被稱為“華北屋脊”,山中氣候寒冷,臺頂終年有冰,故稱清涼山。

而更為廣義的五臺山,除了臺內,還包括其延伸部分(含五臺縣及其他多縣部分區(qū)域,合稱“臺外”),環(huán)基周長250公里,是一個五臺山脈的地理概念。

五臺山脈呈東北——西南走向,為太行山脈的余脈。北側不遠為恒山山脈,恒山與五臺山之間為滹沱河谷,著名的平型關、雁門關就在這個區(qū)域。

整個環(huán)五臺區(qū)域,至今都保留著眾多古跡,其文化宗教傳承與臺內古跡均屬同一脈絡。

當年僧人成尋就是從五臺山脈北麓,由西向東,進入臺內地區(qū)。

時至今日,沿滹沱河谷向臺內行進,不僅能沿線尋訪古寺古建筑,并且能從平緩的河谷地帶切實感受五臺山“華北屋脊”之雄姿,左手恒山,右手五臺,氣勢雄偉壯闊,五臺山脈的整體面貌一覽無余。

五臺山之所以“清涼”

五臺山雖然緯度上和北京相近,但氣候特征卻更接近東北的大興安嶺地區(qū),在夏天更是避暑勝地。五臺山之所以“清涼”,傳說中又與一塊石頭有關。

這塊石頭至今仍然置于臺懷鎮(zhèn)上瓦廠村東北的清涼寺,厚約2米、長約5米、寬約2.6米,面方平正,據說即便長時間暴曬,石面依然沁涼如冰,世人因此稱其為“清涼石”。

《清涼山志》說,“能容多人不隘古者,常有頭陀趺坐其上,為眾說法,梵音瑯瑯,異狀圍繞,望之悚怖,近之則失,后任目其所坐之石,曰曼殊床?!?/p>

五臺山大白塔 王文君 攝

據當地百姓相傳,從前五臺山叫五峰山,氣候異常惡劣。冬天滴水成冰,春天飛沙走石,夏天酷熱難當,且久旱不雨。文殊菩薩來此傳道,體諒百姓疾苦,于是跑去東海龍宮向龍王借寶,相中了這塊本是龍王、龍子布雨后歇涼的“歇龍石”。從此,五臺山的氣候環(huán)境得到了改善,不僅酷暑清涼,而且植被繁茂、四季如畫。

清涼石是否來自龍宮,都只是老百姓口中的一個傳說,但它很有可能來自遠古的海洋。

經過科學鑒定,這塊石頭是一塊有著25億年歷史的變質礫巖。地球早期被海洋覆蓋,而五臺山由于地勢高,較早地露出了海面。而通過對石頭上巖層的研究,即能破解億萬年前這片海域海面升降變化的秘密。當然,這樣的石頭在五臺山,其實還能找到不少。

這也是五臺山之所以被譽為“中國地質博物館”的依據。

五臺山,地質古老、地貌奇特,由早于25億年的世界已知古老地層構成,其獨特的古地質構造遺跡、稀有的冰緣冰川地貌景觀、珍貴物種和生態(tài)資源,使其成為代表地球演變史重要階段的典型例證。

如果說,來自遠古的地質地貌帶來的是五臺山物理上的清涼,那么,來自中古的修行傳統(tǒng),或許是這片心靈清涼世界的淵源。

五臺山,并非原本就是佛教圣地。相傳為三國時的道教經典《仙經》說:“五臺山名為紫府,常有紫氣,仙人居之?!痹诿鞔随?zhèn)澄的《清涼山志》里,此情景被記述得更加傳神,“每望五峰之間,祥光煥發(fā),神燈夜流,皆以為神人之都。”

道教語言中的“清都、紫府”都被認為是神仙居住之處,名為紫府山的五臺山,顯然在當時是道家之所居。

佛教與五臺山

佛教傳入五臺山,大約在東晉十六國時期。

兩漢之際,印度佛教傳入中國,東晉初年、后趙時期,佛教經洛陽又傳入五臺山地區(qū),到北魏時,佛教又經過涼州、敦煌、長安、大同傳入了五臺山腹地。北魏孝文帝時,五臺山已經有了銅鐘寺、公主寺、木瓜寺、大谷寺、凈名寺、宕昌寺、佛光寺、清涼寺、大孚靈鷲寺等寺院。

到了唐代,五臺山佛教的發(fā)展出現了第二個高潮。據《古清涼傳》記載,這一時期全山寺院多達三百所,有僧侶三千余人,逐漸發(fā)展成為如今的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。

關于五臺山的唐代木構古寺,還有一段往事。

黛螺頂 劉永平 攝

上世紀30年代,日本學者斷言:在中國已經不存在比宋遼時期更古老的木構建筑,要想領略唐制木構建筑的風采,只有去日本才行。

打破這一傳言的,就是五臺山西南佛光寺的發(fā)現。

發(fā)現這座唐代木構古寺的就是建筑伉儷梁思成、林徽因夫婦。在鑒定年份的過程中,由于林徽因遠視,望見了佛光寺東大殿梁上“女弟子寧公遇”字樣,再通過與殿前石幢對比,正是857年重建佛光寺時的施主,由此斷定大殿為唐物。

隨后,在20世紀50年代初,山西省文物工作管理委員會在古建筑普查中發(fā)現了比佛光寺更早的唐代建筑南禪寺,這是繼佛光寺后的又一重大發(fā)現。南禪寺大殿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結構建筑,大殿內雕塑技藝精湛,仍然保持原貌。

五臺山佛教的發(fā)展史,也是一部多民族、多教派融合共存的歷史。作為中國唯一一個青廟(漢傳佛教)黃廟(藏傳佛教)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,五臺山也隨之成為漢、蒙、藏、滿多民族信眾共同的圣地。

這里有億萬年斗轉星移、滄海桑田的時間痕跡,亦有千百年暮鼓晨鐘、風鈴鳥語的自在清境。而無論你信仰什么,似乎也都能在這里,找到屬于自己的寧靜與清涼。(麥清香)

(責任編輯:盧相?。?/span>

關閉窗口

    主辦單位: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: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

    律師提示: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,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,未經協議授權,禁止下載使用,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
    地址: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:0350-3336505 電子郵箱:sxxzrbw@163.com